《扬子晚报网》:劳模当“导师” 新时代青年有了新“偶像”

日期:2018-05-03 来源:

  扬子晚报网5月2日讯(通讯员 张文莉 实习生 周欣 记者 蔡蕴琦)厉害了我的校友,他们用奋斗历程生动诠释新时代劳模身上的闪光品质、工匠精神!5月2日下午,南京工程学院举办了“劳模精神薪火相传,时代青年共话成长”五四主题活动。本次活动不仅为2000多名青年师生提供了与三位“大国工匠”面对面交流、心与心沟通的机会,还为优秀学生与劳模“牵线”,引导青年学生师从劳模、学习劳模、争当劳模。活动开始,三位“老校友”依次和大家分享了自己对“工匠精神”的认识。

  “耐得住寂寞是成功的前提,最初在基层车间工作的5年为我今后的研发工作积淀了经验。”1999年毕业的张进,曾获2017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他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技术人员,到目前任南京汽车锻造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总监,他带领团队研发的链轨节产品,竞争力远超日本知名大企业,最后迫使日企不得不停止生产这个产品,退出了市场。在与主持人的互动中,张进向同学们分享了他心目中“工匠精神”的定义:“首先,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只有全身心的投入才会越做越好;其次,精益求精是一种品质,注意细节、追求完美方可成大事。”

  1990年毕业的王生强,现任苏州吴江供电公司党委书记兼副总经理,他创建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至今累计获国家专利127项。2008年,220千伏海安变电站综自改造时,突发阑尾炎的他硬是咬紧牙关一声不吭,坚守在一线指挥现场,直至工程顺利完工才被同事们送去医院。“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组织派我完成这项任务,我就要坚持到底,树立好这面旗帜。”王生强认为,喊破嗓子不如做些样子,此刻他以身作则,将来任何人遇到问题都不会轻易离开自己的岗位。他用自己的“工匠精神”感染着每一个人,他的名言“一线是我的主战场,设备是我最亲密的伙伴”更是激励了一大批中国电力工作者。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过“中华技能大奖”等多项荣誉的何少华,毕业于1995年,是中国核工业集团浙江秦山核电站中核集团最年轻的首席技师。“有一次,秦山核电站反应堆里一颗螺丝掉了,当时请来的外方团队,工作一天就要走了数百万美金。其实大部分的前期操作都是我们自己完成的,但后期所面临的技术问题,对于当时的我们来说确实力不从心。”从那以后,何少华立志让中国人也具备独立维修核反应堆的能力,他和他带领的“超级核医疗队”在国内核级设备检修领域解决了多项关键技术,尤其是成功掌握了先进水下维修技术,填补了国内核反应堆维修领域的空白。何少华告诫在场的同学们,岗位可以平凡,但人生不能平淡,只有将“安全第一”的信念放在心中,持之以恒、创新发展,才能更自信地走向未来。

  活动现场,三位劳模校友欣然接受了学校为他们颁发的“创新导师”聘书,并与优秀学生结成了一对一指导的师生对子。面对这个新的身份,王生强表示,“从制造业大国到制造业强国,需要大量高素质应用型科技人才,母校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摇篮,我们非常愿意在实习实践、课题研究、能力提升方面提供全方面的支持和帮助,也希望大学生走进自己的劳模工作室,接力创新,力争成长为未来的大国工匠。”

  “这不仅是一次劳模故事会,更是一堂思想政治课和创新创业指导课。”该校党委书记史国君告诉记者,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无论现代工业如何发展,敬业、奋斗、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永远不会过时。“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就在我们身边。”史国君书记鼓励同学们向三位劳模校友学习,树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信念,积极创新,以个人梦想推动国家梦想,用实际行动传承“工匠精神”。

新闻链接:http://t.yzinter.com/index.php?m=News&a=listcontent&id=553918&classid=42&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