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处的位置  首页  > 校友汇  >  正文

人物名片

王生强,1969年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1986年在dafabet888前身——南京电力专科学校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力8684班学习。现任南通供电公司副总工程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作为“劳模标杆”,他先后获得江苏省电力公司“劳动模范”、国家电网公司“特等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管理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作为创新专家,他创建的“王生强劳模创新工作室”5年来累计获得52项国家、省、市级优秀创新成果,工作室被授予“国家电网公司创新示范点”称号,他个人获得专利39项,完成省公司及以上科技项目65项,直接经济效益达2400多万元,他个人获“创新管理能手”称号,科研成果获得国网公司“青创赛”银奖和中国质量协会、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联合颁发的全国优秀创新成果奖。

2017年4月,由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名单公布,dafabet888校友、江苏南通供电公司副总工程师兼运维检修部主任王生强名列其中。翻开他的履历,你会发现,这只不过是他获得的众多荣誉之一。江苏省电力公司“劳动模范”、国家电网公司“特等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管理专家”、“创新管理能手”……这一连串的荣誉称号是他用执着“匠心”做电力“匠人”的真实写照。无论是在石头城下的求学生涯,还是电力战线27年的工作经历,他都努力将每一件事做到极致。他说过:“我不管在什么时期,在什么岗位上,就是踏实认真地做好每件事。把每件事做到极致确实很累,但心不累,用这样的方式实现人生价值,无比快乐。”

孜孜不倦的“学习带头人”

1986年,他跨进南京电力学校的大门,从此,这片教会他如何学习、如何自立、如何写好生命中那个“强”字的土地便与他的结下了不解之缘。多年后,作为优秀校友回到母校时,他都要和学弟学妹们讲讲当年校园里的故事、谈谈人生的体会,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学习”两字。

在学校“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就读期间,他一直跟自己说:“我要像教授一样博学,像工人一样拼搏”,他十分注重自我学习和自我思考,对学习的要求十分严格:“要学就要学得最好。”求学四年里,他所有功课的成绩都保持在90分以上,智育成绩、综合成绩一直位居年级第一名,被评为校优秀毕业生,是一名实实在在的学习带头人。

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海安县供电公司工作,他满怀着年轻人所特有的激情与热忱来到工作单位,却遇上了现场设备、运行规程、综合自动化系统等知识都不太懂的尴尬。于是他放弃休息时间,如饥似渴地向书本和图纸请教。他借了很多专业书籍,先是自学,看不懂的知识再向老师傅请教。任变电工区主任时,面对新的岗位,需要学习的知识dafabet888,于是,他就将30多座变电站的运行规程、相关管理制度打印出来带回家,利用休息时间学习,每天学习至深夜。同时,他放弃所有休息日深入现场熟悉设备。有时他“陪”着设备一呆就是半天。不到两年的功夫,全县34座变电所一、二次设备的原理性能和操作要点他都了如指掌,并拥有了独立组织分析和处理各类故障、事故的能力,成为生产技术上的骨干能手。

对此,王生强并不满足。他执着钻研,继续努力,撰写了《县级调度降损节能》《变电运行管理模式创新》《变电设备状态检修的整体策略研究》等论文,先后在《中国电业》《江苏电力行业管理》《江苏电机工程》等杂志上发表,并分别获得省电机工程学会、江苏省电力公司、市科协评选的优秀论文奖。先后有青海省西宁市等省内外20多家供电公司前来学习借鉴……

直到现在,他还保持着随身携带一本笔记,常想、常问、常记的习惯。他说,真正闪耀着智慧光芒、推动社会进步的知识并不仅仅是依赖着记录、询问,还要通过自己的不懈钻研思考、创新而来。

追求卓越的“创新领路人”

“胜在创新”,这是大家对王生强的评价。王生强常说:“创新是为解决问题,保障安全,提高效率,更好服务社会。”2011年,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命名“王生强劳模创新工作室”。王生强确立了“为社会创造财富、为电力创新技术、为员工搭建舞台”的工作理念,建立了以班组骨干为基础的金字塔型创新团队。目前,“王生强劳模创新工作室”共解决了121项技术难题。工作室先后取得国家专利89项,完成省公司及以上科技项目35项,32项成果已实际应用,实现直接经济效益2400万元。

很多人在赞叹王生强团队的累累硕果时,很难想象这其中付出的艰辛。就拿获国家电网公司2015年“青创赛”银奖的创新成果“高压设备接头发热应急处理装置”来说,从立项到研制成功并实际运用整整花了一年多时间。

高压设备接头发热导致停电这个老大难问题一直未得到解决。在项目立项初期,团队中有不同的声音。“越是难啃,我们越要啃。”作为一名执着的匠人,王生强立下这样的誓言。

一开始根据高压接头的形式,他研制出一套装置,它是由一个导电处理装置及绝缘操作装置组成,已经很好地解决了高压接头发热问题,达到了理想的效果,但是在操作过程中,操作效率不高。王生强思考外加一个绝缘支持装置,试想,在一个很小的导电处理装置上连接两个绝缘操作装置,谈何容易。

在王生强的精心研制下,较成熟的高压接头发热装置终于诞生。王生强并没有满足。“如果不需要我们工作人员运用红外测温仪持续跟踪处理高压接头发热温度,这样的话可以大大节省人力物力。”

王生强继续深入研究,在高压接头发热处理装置上植入感温头,运用信息交互技术,将温度传到云端服务器,实现了用手机随时查到高压接头发热温度。王生强追求极致,研发了几乎完美的高压接头发热处理及在线温度监控系统。

接地线声光报警装置的研制也是一波三折。王生强花了近一年的时间将成果研制出来,可是装置拿到现场试用时,发现了专业技术上存在的弊端:如果一张工作票的工作提前终结,那么定时报警就是滞后报警,说不定报警的时候,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已经提前完成工作、撤离现场了,接地线却依然没有被拆除。王生强拿回了装置,查阅各种资料,终于找到了利用无线触发器来发出触发信号的方法。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当一个变电站里面同时有几张工作票,一张工作票提前终结时触发器有可能将报警装置全部触发,这又该怎么办呢?

为解决这一难题,他当时跑了好几家无线遥控方面的单位,并利用周末自费到上海观摩世界科技博览会,学习先进的无线遥控技术。王生强说,通过那段时间的积累,他掌握了频段管理法这项技术,有效地避免了同一变电站内不同工作票上接地线报警装置间的干扰。

精益求精的“管理排头兵”

走上管理岗位,王生强更忙了。用匠心做匠人,他仍然像雕琢作品一样对待管理工作,匠心始终如一。

他觉得技术创新这块不能放,管理创新也要做起来。他仍然随身携带着笔记本,记录现场发现的问题与管理心得,也正是这些小本子,记载着每项创新的历程。

在担任县公司变电工区主任期间,王生强在全省范围内率先推出“全员练兵、绩效考核、竞争上岗”三项措施,一切让业绩说话,提升员工的激情与责任感。“通过这样的创新可以有效地促进奖勤罚懒,弘扬正气。”王生强说。到南通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以后,为提升部门的管理水平,他针对管理薄弱点出台了《安全生产分层分级帮扶制度》《输电线路防外破“五进”管理制度》《生产系统“五优”劳动竞赛》等12项管理举措。2015年,南通供电公司实现220千伏、500千伏输电线路“零跳闸”历史性突破,110—35千伏输电跳闸率同比下降41%,变电跳闸率下降25%,配网跳闸率下降23%。通过两年的不懈努力,南通供电公司同业对标由全省第12名跃升至第3名,多项典型经验被省公司推广。

同事们发现了一个秘密,给了王生强又一个雅号“大刀王五”。出台的制度、办法基本都是“五项内容”,新的举措与办法通过层层征求意见后,他执行起来必是大刀阔斧,从不拖泥带水。就连为何是“五项”,王生强都细细研究过,他说,太少了不能自成体系,太多了执行者根本无法记住,若要较好地执行就更难了,“五项内容”刚刚好。

作为劳模创新工作室领头人,王生强一直以来都十分注重团队建设,心系青年员工培养,积极挖掘新分配大学生加入他的工作室团队,并在他们的心里种下“工匠精神”的种子,激发他们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工作扎实、敢于创新、思维活跃。他每月都会组织“创新论坛”,已整整坚持了6年。目前,工作室有固定成员214人。近3年来,已有93名成员通过参与创新取得了更高层次职称、7位成员走上了科级岗位。

“一旦你决定好职业,就必须全心投入工作中,必须爱自己的工作,必须穷尽一生磨砺技能,这是成功的秘诀,也是让人敬重的关键。”——源于《工匠精神》的这句话与王生强秉持的职业精神如出一辙。王生强数十年如一日地追求极致,他已把这种工匠精神融入自己的生命。他说,他要用这一颗匠心为所热爱的企业续写新的华章。

 

(党委宣传部组稿,部分文字源自《工人日报》《中国电力报》有关王生强的报道)

学校地址:南京市江宁区弘景大道1号 | 邮编:211167

dafabet888?南京工程学院
苏ICP备05007116号-1    苏公网安备 32011502010453号